首都文化风向标——人物访谈篇
北京歌剧舞剧院院长王成刚,过去是开云体育官网一位不折不扣的开云体育app舞蹈家,他开云体育参演的现代舞《红与黑》曾获得文华大奖。王成刚在这个团已经工作了开云体育下载23年,从舞蹈演员到舞蹈队长及至演出部主任、副院长、院长。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。前几天,在接受信报记者专访时,王成刚说,这么多年,“北歌”这块牌子的名字换了不少,但是万变不离其宗。这几年,我们开始在开发市场潜能的前提下,日益注重艺术品质的提升,要闯市场,也要守住艺术灵魂。
1《红与黑》 获文华大奖
王成刚是山东青岛人,11岁被青岛市歌舞团挑上,当上了舞蹈演员。1991年,考入舞蹈学院,毕业后就分配到了北歌。
屈指算来,到现在有二十多年了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“老北歌”。“刚进团那会,我当舞蹈演员,后来又成为舞蹈队队长,再之后又做了演出部主任、院长助理,再到书记,到前年成为院长,几乎北歌所有的职位工作都做过了。”
现在早已不登台跳舞的王成刚聊起过去的经历,他说还是当舞蹈演员那时候叫人记忆深刻。“事实上,当年我刚到北歌的时候,真的只是想踏踏实实做一个舞蹈演员,尽管那个时候整个演出市场不景气,但那毕竟是我的专业。”
王成刚说,1995年由北京歌舞团倡办成立了北京现代舞团,那三年共推出《红与黑》、《向日葵》等如今已经是经典的作品,当时对现代舞极其感兴趣的他成为了这支舞团的首批演员,“那几年可以说是现代舞团最辉煌的日子,大家的创作激情非常高,那几部戏我几乎都参与了,特别是参与演出的《红与黑》还获得了文华大奖,这在当时是唯一对刚刚兴起的现代舞的认可。”
2背着“炸点”离开舞台
每个演员都有离开舞台的时候,王成刚离开舞台的契机有些有趣。那年,北歌的经典舞剧《圆明园》再度上演,当时王成刚演京城四少。王成刚回忆说:“当时有一个战争场面,为了突出效果,演员身上需要绑炸点。这个对于影视演员来说在司空见惯的事情,但是对于舞蹈演员却是个难题,大家都觉得这事儿有点危险,毕竟以前没玩儿过。好多演员都有点害怕,于是我就只能亲自上。”
那一次,王成刚身上绑着炸点最终“牺牲”在舞台上。那一次,也是王成刚作为舞蹈演员的谢幕之作。从此,王成刚由舞蹈演员转变成一名艺术院团的管理者。
3团里所有大事都赶上
这么多年,“北歌”这块牌子的名字换了不少,但是万变不离其宗,歌舞是该团发展的艺术灵魂。
“我最初来到团里的时候还叫北京歌舞团,到了1997年,北歌和北京曲艺团合并成为北京歌舞曲艺艺术中心。2002年又改名为北京歌剧舞剧院,2004年又更名北京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。”王成刚掰着手指头述说着过去,这么多年他这个“老北歌”几乎所有的大事儿都赶上了,特别是2004年的转企,歌舞综艺市场跟旅游市场结合。
4“转企”是摸石头过河
艺术院团的转企是件痛苦的过程,除了艺术家们的身份转化之外,“摸着石头过河”式的走市场有时候也会遇到无奈。
“刚转企那几年,最大的难题就是从思想上认识上转不过来。作为艺术家自己很排斥为钱服务,但又必须面对市场。”王成刚说,那阵子北歌除了在剧场演出之外,还尝试着在饭店甚至夜总会的演出。作为带队的领导,尽管自己有时候也想不通,但是要克服自己的思想,同时还要做演员的工作,有时候甚至亲自上台做一些前台工作。
5这几年开始闯市场
2009年,北京演艺集团挂牌成立,北歌和儿艺、中国杂技团等多家市属艺术院团被京演集团招致麾下。回归艺术本体,突出艺术特色,这几年,北歌开始在开发市场潜能的前提下,日益注重艺术品质的提升,同时也开始在艺术生产上加大力度。
经典复排是艺术院团提升水准和显示实力的有效手段,北歌的经典大戏当属2001年创排的舞剧《情天恨海圆明园》,当年一经推出即获各界好评,演出地点从北京到香港,先后演出50余场。去年,北歌将这部由著名导演陈维亚执导的经典大戏的名字改为《圆明园》后再度复排上演。
6既有优势又有压力
在艺术院团,内行管理内行是一项硬指标,管理者必须懂专业懂业务。
在北歌工作了足足23年,王成刚算是个内行了。不过,从舞蹈演员到管理者是需要经历和历练的,王成刚说:“实际上,我年轻的时候立志一辈子做舞蹈家,但是当专业积累上升到管理层面的过程中,除了要去研究艺术规律,同时也要懂得市场运作。”
为了提高自己在管理艺术上的水准,王成刚专门去外面学习进修,学习如何管理企业的专业理论,“我不断地和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接触,和人家探讨问题和借鉴经验。慢慢地我发现,现代的企业管理者既要突出专业性,同时又是复合型领导,甚至要懂宣传、财务、市场等。”他说,北歌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歌舞类专业表演院团,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但又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,好在赶上很好的机遇,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京演集团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发展空间,不过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探索。
信报记者 张学军 刘杭
有话要说...